技术呆子们有时还是过于天真乐观了

以下内容均摘自<<科技想要什么>>一书.

  1. 1917 年, 奥维尔·莱特预言: "飞机将对和平有所帮助, 尤其我认为飞机很有可能会让战争消逝."

  2. 同一年, 凡尔纳宣布: "潜水艇有可能变成让战争完全停止的因素, 因为舰队将变得无用, 随着其它战争工具继续进步, 战争将不再可能发生."

  3. 诺贝尔真心相信他的炸药会遏制战争: "我发明的炸药会超越一千次的世界会议, 更快带来和平."

  4. 发明机关枪的海勒姆·马克西姆在 1893 年被问到: "这把枪会不会让战争变得可怕?" 他回答: "不会, 机关枪让战争不可能出现."

  5. 发明无线电的列尔莫·马可尼在 1912 年对世界宣告: "无线时代来临后, 战争就不可能发生了, 因为战争会变得很可笑."

  6. 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董事长詹姆斯·哈博德将军在 1925 年宣扬他的信念: "无线电能够实现'世界得太平, 人间持善意'的概念."

  7. 19 世纪 90 年代, 电话变成商品后不久,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总工程师约翰·丁·卡蒂预言: "有一天, 我们会造出全球电话系统, 让所有人都使用共通的语言, 或对不同的语言有共同的了解, 如此一来, 四海之内皆兄弟. 地球上不论何处, 都会听到苍穹中发出宏亮的声音对我们宣告:'世界得太平, 人间持善意'."

  8. 尼古拉·特斯拉认为发明了"不需要电线, 符合经济效益的电力传输...就能为地球带来和平与融洽". 那时是 1905 年, 而既然现在无线的电力传输还没有发明出来, 世界和平仍有希望.

  9. 科技史学家戴维·奈伊列出了更多的发明物, 想象着这些东西能永久废除战争, 引领我们进入宇宙和平: 鱼雷, 热气球, 毒气, 地雷, 飞弹和镭射枪. 他说: "每一种新的沟通方式, 从电报和电话到无线电, 电影, 电视和互联网, 都让人期待能保证言论自由, 想法也能自由流通."

  10. 1971 年, 乔治·金特在<<纽约时报>>发表了关于交互式有线电视的文章, 他说: "支持的人认为这个节目...向政治哲学家的参与式民主梦想踏出了一大步."

最后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, 总的来说, 我们现在还是比以往好了不少, 虽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乐观, 但他们的许多发明确确实实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切实的利益, 向他们致敬.

利用 String format 方法及占位符优雅拼接字符串

介绍了 Java 语言里如何使用 String.format 去优雅地拼接字符串

不论是哪个编程语言, 拼接字符串都是一个频繁的操作, 很多的语言都支持通过重载"+"号运算符来拼接字符串, 这也是最常见快捷及直观的方式.

除了用"+"号拼接外, 有的语言还支持更先进的拼接方式, 比比较新版本的 javascript 语言还支持比较优雅的利用 ${XXX} 的方式去传递变量值, 这就已经基本接近了很多模板技术的写法了, 比如这样:

let name = '小明';
let age = 20;
console.log(`他的名字叫${name}, 他今年${age}岁.`); // 注意字符串用键盘左上角的撇号(`)括起来而不是引号

继续阅读

从技术文档写作的一个细节问题说起

技术文档经常会碰到中英文混合的问题,那么在中英文混合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吗?恐怕很多人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。我之前也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,直到有一次我参与了英文技术文档的翻译与校对,才意识到了一些问题。

具体说是两次,由 oschina 所组织的,一次是校对,一次是翻译,都参与了一部分,不过已经记不得是哪次意识到这个问题了。

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就是,英文单词与中文字词之间实际上是要有空格的。

一个正确的示例:中文中夹着 english 的情况。

一个错误的示例:中文中夹着english的情况。

看到区别了吗?前者是有空格的,后者则没有。

如果你看一些正规专业出版社出品的一些技术图书,比如人民邮电出版社的 O’Reilly 系列,你翻开看看,你会发现正文中有中英文混合的情况下都是有空格的。

有人可能会说,好像也没多大区别呀,中文和英文之间本来就有足够的区分度,何必去加那些空格呢?有人说不定还更喜欢那种紧凑的风格。

就我个人而言,我觉得确实有空格的看上去更舒服一些,之前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,但还是能隐隐感觉到某些书的排版就是比其它一些要好,尽管当时说不出为什么,现在想想,可能就是这些细节上的差异所导致的。

其实不单单是英文与中文间有空格,认真观察下,你会发现很多数字与中文间也是有空格的,种种细节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观感上的差距。

也难怪人们会说:功夫在细节上。当一个人不放过任何的细节时,才算是把用户体验真正放到了心上。

当然,个人偏好有时像“甜豆腐脑与咸豆腐脑”之争,是争论不清的。抛开个人偏好不谈,这其实还涉及到一个规范的问题。

既然出版社都这么处理,所以这也许早已经形成了一个规范,可能是行业中约定俗成的,甚至也可能是国家层面的指导规范。那么,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来说,其实个人偏好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遵循共同的规范

特别是在一个团队中时,过于强调个人偏好反而是有害的,因为会导致整体风格的混乱与不统一。